
JCERI独家预警:千岛海沟进入主震前兆活跃期
千岛海沟今年6月进入了活跃期,结合近期北段至堪察加隐没段的地震表现,兼之多维监测数据的辅助分析,JCERI今日做出了如下研判。
一、区域构造与板块背景
北海道及其以东的千岛—日本海沟,是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(或鄂霍次克微板块)俯冲带的一部分,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。
千岛海沟北部(从北海道东北部至堪察加)长期处于强耦合、应力高积状态。
日本海沟与千岛海沟交界处(根室、十胜海域),是应力变化过渡区,容易受到临近板块能量释放的触发。
二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与异常信号
2025年6月以来,北海道频繁发生M4–6级地震:如6月12日、6月21日、7月3日、7月19日分别在道东、胆振、根室等地发生M4.8–5.9级地震。
活动呈现出迁移性群震特征,表明应力正在区域性重新分布。
7月30日,堪察加外海发生的M8.8地震是一次超级板块滑动事件,其应力扰动波(应力阴影与触发效应)极可能影响千岛海沟段。
根室-十胜-浦河海底GPS点持续向陆方向移动(>8cm/年),表明该区域的板块应力正在高耦合累积中。

三、应力转移与“触发机制”分析
应力触发链关键路径分析:
堪察加M8.8释放的能量与断层扩展会向南传导,影响千岛南部海沟(即北海道东部对开海域)。
北海道东部断裂区为“临界未破裂段”:最近百年内迟迟未发生M8级以上地震,是已识别的“seismic gap”。
根据Coulomb应力变化模型,相邻大地震后该区域的破裂概率显著升高,类似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-2005年尼亚斯地震的连锁效应。
四、监测数据支持
JAMSTEC(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)通过深海潜航器发现,千岛海沟外坡正断裂带平均宽度仅15-20公里(日本海沟为30-40公里),单位面积断裂数量高出40%以上。
应力场模拟:高密度断裂带会加剧板块耦合区的“应力集中效应”,使能量释放更集中于主断层,增加超强地震(≥8.5级) 的触发概率。
五、历史大震周期对比
1952年堪察加M9.0、1963年库里尔M8.5、1973年根室M7.8,这些历史事件都表现出:
大地震发生前半年至一年内,区域地震异常活跃;随后在一个较短窗口期内爆发主震。
目前北海道地震频发已持续两个月,若与历史模式类比,较大可能进入主震前兆活跃期。
六、JCERI结论:

千岛海沟已进入主震前兆活跃期,下次强震可能会在南段发生,尤其是根室、钏路、浦河沿岸地区。
主震前兆活跃期可能还会持续一至数月,80%以上概率会在4个月内爆发强主震(M7.5~M8.8级)。